立即報名

TOEIC Newsletter 66(2024年12月)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打造雙語體質

文/楊正敏 照片提供/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


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用的不是中文,而是英文;上台報告結論,當然也是英文;而老師也是用英文給予回饋。你不是進到外文系的授課教室,而是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以下簡稱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的EMI 課程,老師和學生熱烈討論的內容是用中文可能都很難理解的專業課程「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從2021 年起,推動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的全英語教學,成為全國唯一跨足醫療及工程領域的教育部雙語計畫重點培育學院。短短三年,EMI課程從一開始的47 門課到現在的97 門課,成長超過一倍,投入的教師人數更達47%,也就是有接近一半的老師以英語授課。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Corner to The World」活動,由不同國籍師生分享世界多元文化,讓學生自然地習慣英語。

生醫與世界接軌 英語必備

談起為何要推動EMI,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雙語教育推動召集人,同時也是醫學影像放射科學系副教授盧家鋒說,生醫工程學院的特色就是跨足生物與醫學兩個領域,溝通力原本就是生醫領域的基本技能。此外,生醫工程的教科書

英文原文居多,最新的第一手資訊也是英文,用中文授課還要先翻譯,本身就適合用EMI 授課。而台灣市場小,生醫是高度國際化的領域,不可能閉門造車,培育的人才必須與世界接軌,具備英語溝通力才能引進和交流最新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沒有英語肯定不行」。

但推動EMI 不是一聲令下說開始用英語授課就能辦到的,教師端和學生端都會遇到阻力。「老師用中文上課上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成用英文上課;用中文授課學生都不一定聽得懂了,更何況用英語上課。」盧家鋒說,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觀念和心態。

因此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雙語計畫推動小組首要的任務,就是打造適合EMI 教學的環境。首先策畫「Corner to The World」和「English Chat Hour」兩項雙語課外活動,前者邀請不同國籍的師生介紹母國文化,後者則是讓學生輕鬆接觸英語,不怕使用英語。

而在教學上,由於中文授課較缺乏互動,因此EMI 課堂上不只用英語授課,更導入數位科技、數位平台,與學生的互動變多。參與EMI 的老師開始了解,英語授課不是把上課內容變成英語而已,在課程設計上更為靈活,擺脫傳統「單向」教學生的模式,老師也不再是「朗讀機」。這樣的變化,讓老師認同EMI 課程,觀念和心態也跟著轉變。

EMI 課程的教學評鑑結果,更證明用英語授課不會讓評鑑變差,老師的參與意願增加外,更進行多樣化的專業培訓。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老師都這麼認真了,我們能不認真嗎」的心情油然而生。學生與老師一起成長和進步,形成「師生共學」的正向循環。

學生的表現也讓工作小組成就感十足。盧家鋒說,過去學生參與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時,就是把原先要講的內容翻譯成英文背起來;發表完後難以有深入的討論,更怕有聽眾提問。但經過EMI 課程的洗禮,學生不害怕用英語發表論文,更能自在地用英語溝通。

盧家鋒認為,生醫人才必須與世界接軌,具備英語溝通力很重要。

國際英語評量工具 師生都有用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於今(2024)年加入「TOEIC 榮譽學院計畫」,主要是希望引進外部資源,提供師生評量英語力的工具。按教育部的規劃,希望參與英語授課的老師與學生,都能藉由國際認可的語言檢定測驗來評估英語力。TOEIC 測驗便是教育部認列具有信、效度的英語檢定之一。學院師生透過語言檢定測驗,也能進一步釐清需要調整與增強的部分。

盧家鋒說,EMI 課程推動至今,首批學生即將面臨就業的考驗,但他有信心學生們已經具備相當的英語應用實力。

TOEIC 測驗是許多企業採認的英語檢測,藉由「TOEIC 榮譽學院計畫」,學生擁有全方位的英語學習資源及TOEIC 測驗資訊,有助於學生了解產業對人才英語力需求的現況,在畢業前取得企業招募要求的英語測驗成績,提升求職競爭優勢。目前也持續在學生雙語活動中,規劃職場相關議題。

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工程學院的雙語計畫,從翻轉教師和學生對英語授課的觀念,以「賦能」(empower)為手段,打造師生的雙語體質,培養學生在專業知識、有效溝通、批判思考及文化差異上的英語軟實力,成功建立台灣人才與國際接軌的全新高教模式。


想知道更多完整內容,請下載本期季刊


本網站不支援 IE11

系統偵測到您目前使用 IE11 (含) 以下版本瀏覽器,本網站內容可能無法正確顯示與使用,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如 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