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IC Newsletter 67(2025年3月)
TOEIC榮譽學院計畫助力北醫醫科院培育國際醫藥人才
隨著全球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英語能力已成為國際溝通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工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以下簡稱醫科院)因應全球化與國際化趨勢,積極推動雙語教育,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以確保學生具備進入國際生醫產業的競爭力。
北醫醫科院舉辦國際研討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探索醫療科技的最新成果。
醫科院的策略與挑戰
北醫醫科院為培育具備創新知識、國際視野與領導能力的智慧醫藥人才,積極推動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雙語計畫,透過全英語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也能提升英語溝通能力。
學院每年與海外生醫產業合作,邀請來自產業發展、臨床試驗、醫學檢驗等領域的國際專家參與EMI課程授課。這些課程要求學生以英語進行學術報告、作業及測試,並強調課堂討論與全英語互動。同時,醫科院為確保教師具備良好的雙語授課能力,積極推動教師培訓,已有20多位教師獲得牛津大學Oxford EMI培訓認證。
然而,在推動雙語計畫的過程中,學院也面臨挑戰,例如學生的英語能力差異、教師授課與教材轉換的挑戰,以及學生參與度與適應問題。為克服這些困難,學院開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業英語課程,幫助學生熟悉醫學、生技等專業領域的英語詞彙與表達;開設英文論文寫作工作坊,強化學術英語運用能力;學院也透過「TOEIC榮譽學院計畫」提供TOEIC線上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並降低雙語學習的適應門檻。
醫科院表示,透過雙語教育培育出具備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生技醫藥高階人才,使學生能夠掌握國際生物科技與醫藥產業的最新研發趨勢和市場動向。TOEIC測驗作為全球廣泛認可的英語能力評量標準,不僅有助於學生在未來進入國內外職場時展現優異的英語溝通能力,也讓學生更加了解職場對英語能力的實際需求。
「TOEIC榮譽學院計畫」在這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僅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還進一步增加學生報名EMI課程的意願。隨著參與EMI課程的學生人數逐步增加,學院能夠更有效地培育人才,從而為國家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全球競爭力的提升注入新的動力。
為培育國際醫藥專業人才,北醫醫科院與國際教師們交流,討論如何建構雙語環境及國際化校園。
開拓學生全球視野
醫科院深知英語能力對於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於去(2024)年加入「TOEIC榮譽學院計畫」,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資源與專業訓練,包括聘請TOEIC官方講師授課、提供線上課程TOEIC Official Learning and Preparation Course(OLPC)等,幫助學生在英語聽、讀、說、寫全面提升。
此外,醫科院積極拓展國際學習機會,並規劃海外見習計畫,提供學生前往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進行為期一至三個月的海外實習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國際醫藥與生技產業的實務運作,提升專業技能並拓展國際視野。
學院的雙語教育策略已初見成效,並訂定明確的英語能力培育目標,預計到2026年,大二學生的英語能力達CEFR B2(TOEIC 785分)以上者應達30%,大四學生則達35%。透過TOEIC學習資源與國際交流機會,學生能夠逐步建立英語自信心,並更積極地投入專業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醫科院的學生在國際學術競賽與交流活動中屢獲佳績。多位學生受邀參與國際醫學與生技論壇,並發表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學者的高度評價。此外,亦有學生成功申請海外研修計畫,進入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學習,為未來的國際職涯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學院計畫擴展與海外大學及產業的合作,包括推動雙聯學位課程、引進更多國際師資,以及加強國際學生交流計畫等。透過這些舉措,醫科院期望能打造更完善的雙語學習環境,確保學生具備國際競爭力,在未來發揮關鍵影響力,成為智慧醫藥產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