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IC Newsletter 67(2025年3月)
堅持厚植學生英語力 德明財經成企業最愛私校科大
技職體系的學生專注於專業領域的發展與學習,通識教育課程或共同科目的時數較少,尤其在英語的學習上,容易輸在起跑點上。
但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維持英文課程必修八學分,且英語需達到一定程度通過評量才能畢業,確保學生的英語力及國際觀,建立辦學特色,不僅得到教育部大學深耕計畫的補助,更榮獲遠見雜誌2024最佳大學排行榜,台北市私立科大的第一名。
少子化使得學校的招生競爭日趨白熱化,學校辦學要有特色,才能吸引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德明科大)的辦學,多年來獲得企業界的肯定,2022年獲遠見雜誌企業最愛私校科大第一名,畢業生起薪最高;隔年也榮獲1111人力銀行2023企業最愛大學調查的財經學群全國第一名,更連續三年全國私立科大第二名。這些榮譽,證明德明科大的特色,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德明科大舉辦攝影文學展,鼓勵學生用英文介紹自己的攝影作品。
堅持大一英文八學分 前後測評估成效
德明科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朱介國指出,德明的畢業生具備五個素養:人文、品格、國際觀、科技和健康,通識中心負責前四個基本素養的培養,責任相當重大。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觀上,通識教育中心有一套教育策略。先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再發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進而形成德明的特色。
國際觀的培養具體作法包括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情境教學。朱介國非常自豪的說,「德明的大一英文依然維持八個學分,很多科大已經改成四個學分了。」
技職體系的學生在高職時期要兼顧學科和專業科目,除了外語科別以外,英語時數本來就比較少,如果沒有創造英語學習課程和環境,學生基本上很少能有接觸或用到英語的機會,因此德明堅持大一英文必修八學分,就是打造一個學生可以持續接觸英語的學習環境。
英語能力是學生的基礎能力之一,一技之長再加上英語能力,對科大畢業生來說加分不少。朱介國說,德明的學生英語需達到規定的門檻後才能畢業;這可能也是德明的畢業生相當受到企業歡迎的原因之一。為了檢視大一英文的教學成效,德明科大引進國際英檢為學生進行前測和後測,去(2024)年導入了TOEIC Bridge測驗做為英語檢定工具。
朱介國解釋,TOEIC Bridge測驗是專為初中階英語學習者設計,較適合科大學生的程度,可以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且是國際認證的英語檢定,具信、效度,鑑別度也比較好。目前企業大多還是看求職者的TOEIC成績,而TOEIC Bridge是TOEIC系列測驗,也有助於學生打好基礎,進而銜接TOEIC測驗。
德明科大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課程教師成長社群於寒暑假舉行演講,為特色通識課程「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培養師資。(照片提供/德明財經科大)
特色通識課程 獲高教深耕計畫肯定
「特色通識課程」是德明科大獨有的課程,更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肯定,其中「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更是養成學生國際觀的關鍵。上課也一樣要前測與後測,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果,雖是中文測驗,但從以阿戰爭、世界史、藝術史到台灣外交成果,內容包羅萬象。大二的英文課,則是用全英文試題,測驗學生對世界文化的了解程度,要具有一定的英語力看懂英文題目外,還要有足夠的國際思維及素養才能一一突破。
朱介國說,這些測驗題目已累積10年,並建立題庫,學生可以隨時測驗,了解程度。同時學校也祭出獎金,鼓勵學生挑戰自我,藉著測驗了解國際大小事,培養世界公民應有的素養 。
課程以外,德明科大更重視情境教學,創造英文學習的氛圍,增加學生培養國際觀的機會。像是舉辦攝影文學展,讓學生嘗試用英文介紹攝影作品,老師修改後展出。不僅參展的學生練習英文寫作;看展的學生也可以一起練習英文閱讀,邊看作品邊學英文,更好理解。另外還有英文實務會話競賽,舉辨以SDGs聯合國永續目標為主題的系列演講,學生聽講後寫心得等,配合給予微學分的方式,增加學生參與的動機。
朱介國說,目前德明科大大四的學生全面進入業界實習,企業的回饋都是專業沒有問題,但英文能力和國際觀可以更好。這讓德明科大相信,堅持學生英文力的培養,是可以打造特色的辦學方向。在學校用心的規畫經營下,能讓學生從課內課外培養出英語力,未來發展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