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益季刊 Newsletter 53(2019年9月)
晉升安永資深經理 先達多益790分
國發會於去(2018)年底發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將提升人才英語力和國家競爭力列為重要目標,經濟部也提供相應措施與計畫,鼓勵企業提升英語力。對此,並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表示,「我們極度重視人才的全球移動能力,早在十年前就持續投入人才培育工作。」
安永人資長黃建澤表示,公司在約莫十年前就注意到台灣會計系學生畢業後出國的意願驟降,也預測到此一年輕學子缺乏赴外進修動力的現象,將會造成未來台灣人才供給的斷層,因此當時安永即與台灣大學合作,進行雙語人才交換計畫,提供學生百萬獎學金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攻讀碩士學位,學生只要通過托福網路測驗和GMAT英語測驗,就能以相對簡便的方式前往國外大學就讀,提升專業與語言能力,並拓展人生的視野。
安永並提供彈性的選擇,讓參與計畫的學生能自主進行職涯規畫,不至於成為變相「賣身契」,鼓勵相關科系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十年下來,也輔導了近百位學生出國念書,可說是搶先政府一步開始做產業內部人才培育。
人資長黃建澤表示,安永重視人才學習力,並提供員工無止盡的學習資源。
多重進修管道 協助員工從專業到頂尖
除了針對學生族群進行長期培育外,安永對於公司內部的夥伴,更提供多樣化的措施,讓員工得以在職場中不斷增進各種能力值,包含聘任外師進行英語教學、提供國際菁英交換計畫、開創EY Badges認證制度、安永人專屬專業知識學習平台、協助員工考取國際會計師證照等。
其中,聘任全職的加拿大籍師資擔任企業外師,可提供員工客製化的英語教學,夥伴可依據自己的英語能力、學習時間、理想模式進行英語學習課程;國際菁英交換計畫,則是讓員工能夠透過短至三個月、長至三年時間的國際交換經驗,獲取全球通用性的業內經驗,並從中開拓己身視野廣度;自創的EY Badges全球證章,更協助員工培養與新興技術相關的數位技能認證;知識學習平台則提供職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自主學習產業議題與各類知識,進修管道可說全面且豐沛。
「在安永最棒的是,我們只要願意,就可以一直進步,永遠學不完。」黃建澤分享安永的企業精神是團隊合作、積極,以及高度學習力,因此會匯集具備這樣特質的夥伴,大家共同在工作中進步,「只要你有學習意願,公司絕對可以提供無止盡的學習資源,我們最大的困難反而是時間不夠。」但話鋒一轉,黃建澤又表示,忙碌也可以說是藉口,身兼會計師的他,與同仁一樣要持續學習,並妥善做好時間規畫,將學習列入日常作息之中。
安永開創EY Badges 認證制度,協助員工培養與新興技術相 關的數位技能認證。(照片提供/黃建澤)
目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全球逾150個國家設有會員所、員工超過25萬人,其中包含許多跨國人才,「我們每一位同仁都需要使用英語,英語就是安永通用的企業語言,無論是與跨國夥伴溝通,或是閱讀文件資料,皆是以英語為主。」黃建澤以自身經驗為例,表示自己英語快速提升的階段,就是在紐約就業的時期,當時一來是因為具備全英語的語言環境,二來是有非對話不可的溝通需求,所以語言能力飛速成長。
安永積極提供職場英語環境與鼓勵措施,公司內部設有考核指標與晉級升遷規章,取得多益英語測驗(聽力與閱讀)550分時可晉升經理、達到多益790分時則晉升資深經理,鼓勵同仁不要害怕出錯、積極使用英語,讓自己習慣英語職場環境,不僅能提高外語能力,更能增加抗壓性與國際適應力。
打破本土環境箝制 積極學習保持動能
安永對英語職場環境的構想就是提供「輕易接觸到英語的環境」,這其實也反映了台灣英語教育的困境,黃建澤表示,台灣多年來的英語教育都是以「挑錯」為主要考核方式,長久下來,學生害怕犯錯的心態便根深蒂固,再加上缺乏口說環境,導致學生少有練習英語會話的機會,在不敢開口的情況下,很容易就造成英語能力不足的惡性循環。
安永鼓勵員工「多聽、多看、多學」,黃建澤強調,安永並不會在面試時就要求新進同仁要具備優良的英語水平,公司更看重的是員工具備樂於學習的人格特質,只要有學習意願與積極性,搭配公司提供的完整教育訓練與挑戰,便能促成全球合作與國際化的終極目的。
不同於傳產或製造業,「人才」是安永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點反映在即便經歷金融海嘯全球預算縮編的時期,安永在人才培訓的預算都不曾減少。時至今日,投入在員工教育訓練的成本仍逐年增加,足見安永對人才的重視。黃建澤建議政府若想打造雙語國家,除了提供英語的工作環境外,重新建構教育環境、改革英語師資、建立創新教學思維與方法,才是穩紮穩打的根本之路,當全民能在求學期間就具備使用英語的習慣,日後就業便能應用所學,快速與產業接軌,成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台灣也能盡快搭上全球化的列車。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
成立:1969年
所長:傅文芳
專營:提供審計、稅務、交易和企業諮詢服務
分布: 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nglish Career》第6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