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能用、會用、敢用」英文 新民高中雙語國中部讓英語更生活化
校園是學生成長與希望的所在,台中新民高中雙語國中部強調科技為用、藝文為體,堅持「一切都從喜歡開始」,擴散到培養學生的藝文素養、閱讀習慣、英語能力…等面向,更強調所學必須「能用、會用、敢用」才有用,培養英語成為第二語言,擔任日常生活中的國際溝通利器。
投身教育逾40年,新民高中雙語國中部校長王沛清指出,台灣英文教育長期以來都有一個爭論:「到底該是ESL(將英文視為第二語言)?還是EFL(將英文視為外語)?」新民希望將英文視為第二語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民雙語國中部讓學生透過話劇展演,將英語從考試科目轉變為可實際運用的溝通工具。
應用IPO系統觀念 培養國際人才
「談到雙語教育,很多人都認為重點是課程,但新民雙語國中部與其他雙語學校不同,不是單一課程,而是一套IPO系統觀念。」王沛清強調,所謂系統觀念就是包含「投入」(Input)、「過程」(Process)與「產出」(Output)。
新民透過階段性、層次性的過程,設定每個學期的課程內容與目標,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將孩子塑造成未來國際人才。英文學習的目標就是培養國際觀、國際交流,未來可以在國內繼續升學,也能夠接軌雙聯學制、留學海外。
新民雙語國中部共140班,擁有20位正職外籍英文教師,每周有七節ESL課程,學生持續透過ESL課程與一般英文課學習累積英文知識。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新民每年皆舉辦英語戲劇展演活動,這是已超過十年的優良傳統,要求全班演出、全員上台,這項展演與成績脫鉤,學生的成就感來自於台下師長觀眾的掌聲回饋。
學校鼓勵學生透過話劇角色扮演將課堂學到的英語講出來,搭建英文學習綜合表現的最佳舞台。雖然必須依照劇本演出,但每個孩子都可以有不同的劇本解讀或表現方式,在台上有自信、有能力的表達,更是充分展現「能用會用敢用才有用」的真諦。王沛清強調,「學生有了生活應用的機會,就會有學習動機,不斷應用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語言學習的目的是實際運用,考試考得好則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科技也是學校英文教育的神隊友,新民讓國中部學生借平板回家,透過平板與外師對談,不再著重文法或單字,而是專注口語練習,依據學生興趣暢談各種主題,以聊天形式讓英語成為生活用得到的語言工具,也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英語口說實力。王沛清自豪地說到:「這樣的教學形式只有新民做得到,就是因為我們擁有20位外師陣容。」
成為TOEIC Bridge夥伴校 助攻英文教與學
為了幫助師生更客觀、數據化地「教」與「學」英文,新民高中雙語國中部於2024年成為「TOEIC Bridge夥伴校」。王沛清進一步說明,「透過外部測驗評量學生的英文素養,避免學生的英文學習流於背誦、應付考試,希望學生擁有國際認證的英語證照,因此選擇TOEIC Bridge。」
學校也善用TOEIC Bridge測驗的客觀數據,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設定學習目標,進一步檢討改進學習方式與態度,並且將數據回饋給教學老師,思考如何優化教學與教材。
王沛清強調,每位外籍英文教師來自不同國家、出自不同的養成過程,學校尊重老師的教學策略與方法,鼓勵老師善用活潑的教材讓學生喜歡學習英文,並藉由TOEIC Bridge測驗檢視外師的英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在台灣運作,測驗成績也能夠向家長展現學生的英文學習成果。
「TOEIC Bridge夥伴校」可以享有師資增能工作坊、英語學習教材和校園獎學金等資源,讓王沛清十分讚許感謝,「老師教學久了會退化,也會因為長期的習慣而窄化或停滯,師資增能工作坊確實有其必要,能夠幫助老師接受新知。」
在輔導學生升學與建立國際英語溝通力方面,新民持續維持亮眼的成果,展望未來,王沛清強調,TOEIC Bridge為國際知名英語測驗認證,能夠因應時勢更新題庫,且具信效度及客觀性,協助學生接軌國際趨勢、持續強化英語學習。
![](/upload/userfiles/images/shinmin01.jpg)
王沛清
現職:新民高中校長
經歷: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校長、臺中市立東山高中校長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專長領域:數位學習、系統規劃、程式設計